当前位置: 首页 / 招聘 / 职场资讯 / 正文

正在阅读:企业用人钟情"心理伯乐" 专家提醒"双刃剑"需谨慎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企业用人钟情"心理伯乐" 专家提醒"双刃剑"需谨慎用

转载 发布:2011/07/30 10:48:16 来源:文汇报 11599 阅读

除了动物园园长,企业老总或许也要关心狮子、狐狸、海豚和老鹰的问题———心理学家说,这四种动物里,自认性格上更像海豚的员工,一般较为胜任与人打交道的岗位,比如人事处,因为这种性格更友善。

  在网上,类似的心理测试总能吸引许多人,根本原因就是这能帮助他们去认识“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同样的道理,越来越多国内企业也开始引入心理测评的方法,去选人、用人、留人。

  掌握更真实的“职业人格”

  “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工具,能帮助企业找到更匹配的人才。”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学院副院长桑标告诉记者,在国内,基于心理测评的人才管理服务业正推动着用人上的科学化。

  调查显示,比起面试等传统方法,引入心理测评后,招聘成功率能提高40个百分点。某公司想招聘一位销售总监,根据猎头推荐,他们面试了一个人,感觉非常好。但心理测试后的评估却认为,其能力、性格与面试情况有不小出入。详细调查发现,此人原来只有2年销售经验,之所以能“骗过”面试官,是因为在面试前,猎头花了大量时间,对他进行突击培训。

  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会长车宏生看来,心理测量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我是谁”——人在自我认同与他人看法间有差异,在“你知我知”的“公开我”和“你不知我也不知”的“潜在我”间,共有四个层面。测评就是要掌握更真实的人。

  国内应用潜力巨大

  心理学在国内发展落后于西方,因此跨国公司和引入西方管理方法的国内大企业对其更加认可,但国内中小企业就要差得多。英国50人以下的小企业里,40%使用心理测试,而中国小企业几乎从不采用。总体上,美国的心理测评市场规模达到每年100亿美元,但中国还不到10亿元人民币。纪伟国承认,几年前,他还需要说服客户“我不是算命的”。

  近年来,国内心理测评进入快速发展期。纪伟国说,招聘中的测评只解决了从外部选人的问题,但企业更要考虑如何用好现有的人才。通过测评,企业能结合员工特质,进行个性化培养,并设计出发展路线,这是更科学的“事业留人”。而在业绩考核时,测评能让管理者更好了解员工究竟是在能力上、还是在进取心上出了问题。因此,不仅要在招聘时评估,还要定期对员工测评,建立类似“心理档案”的资料库。

  测评有时也会给管理层带来尴尬。一位CEO曾在测评中被发现“领导意愿不足”;事后,他开始考虑引入职业经理人。另一位老总在测评后发现,自己老是对下属不满,原因是性格差异———他是直觉型,注重方向,但属下却是感知型,注重细节。测评提示他,要更好地理解部下,不要那么容易被琐碎的汇报激怒。

  据预测,国内市场成熟后,规模应是现在的10倍。

  “双刃剑”需要谨慎使用

  桑标说,“对人的评价,不只是简单打一个分,贴一张标签,需要十分专业和科学的解读。用不好,它就是一把双刃剑。”

  专家表示,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起足够多的测试样本,才能不断修正评估体系,减少误差。目前,国内真正有能力自主开发心理测评工具的企业并不多,符合要求的评估师队伍也需要慢慢建立。虽然国外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经验,但心理测评与文化和习惯关系密切,直接引用国外的测评方法,有时就会问出“你多久去一次教堂”这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准确率。

  归根到底,“心理伯乐”要想在国内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度和影响力,需要靠自己来研究完善,这也是国内企业的机会所在。

  作者:张懿
 

自定义HTML广告位

名企招聘

置顶推荐

最新工作

急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