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旅游扶贫三问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安庆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旅游扶贫三问

转载 2017/08/21 11:05:2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aq163.com 12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旅游扶贫是以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发展计划。这种门槛低、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旅游开发活动,有助于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

  在国家大力倡导下,旅游扶贫启动,乡村换个眼光打量自己。曾经的偏僻美景能否有“钱景”?贫困山村拿什么留住远方游客?贫困人口如何攥紧机遇?这是安庆旅游扶贫的三大核心问题,仍在寻求破解之道。

  风景如何变钱景?

  2014年以来,旅游扶贫启动,乡村换个眼光看自己,并不全是苦、穷、愁,高山、峡谷、森林、山河……贫困山村很美丽,旅游扶贫大有潜力。

  地处岳西县北部边陲的黄尾镇黄尾村,辖内有国家4A级风景区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通过精准扶持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群众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及困难群众,探索出一条“党员示范、景区带动、精准扶持、景村相融”的旅游扶贫路。

  黄尾村的脱贫离不开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协会会长蔡立明告诉记者:“在景区开办扶贫超市,在15家星级农家乐大厅内摆放‘我为老乡卖特产’专柜,结对帮扶,整体规划,扶持贫困户打造特色鲜明的个性农家乐,防止同质化。”

  同时,鼓励贫困户利用零星地块和房前屋后发展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田园、小养殖园,景区食堂和农家乐按照“优先采购、保底收购、优质优价”原则,采购“五小园”产品。2016年,景区接待中心和农家乐使用或销售群众农特产品超过2000万元,为贫困户增收300多万元,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百人。

  “村两委成员出资,筹集了12万元注册资本,创办爱家环卫服务公司,收益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2014年就为村集体挣得净利润26万元。”黄尾村党总支书记汪正发说,“今年成立新世纪旅游发展公司,牵头建设千亩悦溪茶谷,推动村集体经济从乡村建设向旅游服务转型升级。”

  因为偏僻,所以美丽。多年来美丽不动人,老百姓抱着金饭碗受穷的历史,在旅游扶贫的决策中被改写。

  潜山县茶庄村充分利用天柱山南麓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各种形式民营经济,“景区+农户”,全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集体经济收入近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全村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万。

  记者调查发现,游客虽然在明显增长,但放在井喷式增长的自驾游、休闲游的盘子里,依然微乎其微。定位模糊,景点琐碎,缺乏整合和旅游线路的“串联”,缺乏知名度、美誉度,仍是旅游扶贫亟需破题的一大难题。

  山村如何留远客?

  自2014年岳西县水畈村荣获“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成为安徽省唯一摘得这一年度桂冠的村庄,不断有各地游客慕名走进水畈村。

  踏环村步道,悠闲徐行,听村民介绍清洁家园的做法、茶叶产业如何富民、农家乐怎样接待游客。立农舍前的水塘边留影,于道路旁摘一颗金桔品尝,在茶花盛开的茶园里赏花,站乡村大舞台上唱一曲黄梅调……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诗画,引得来人,也留得下人。

  村民王冬梅夫妇创办的农家乐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生意一年好过一年,得益于旅游扶贫开发带来的连锁反应。

  “山美不等于山村美,以前村里的自然环境漂亮,其他方面却不美,靠山也吃不上山。”王冬梅说。

  小山村如果不美丽、不给力,仍然难以共享发展,旅游扶贫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首先必须解决好道路等基础设施问题,路通了才有游客,游客来了才能带来收入,这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条基本规律。

  水畈村先后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旅游公车和大型停车场,并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站,让旅客可以自己在网上预定宾馆、农家乐以及游玩路线,实现了乡村旅游的互联网+发展模式,给旅客进村游玩提供了便利,也提升了景区知名度。

  想请远方的客人留下来,便捷的交通,优质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景点,完善的接待服务能力缺一不可。承接大景区带来的旅游红利,仅靠这些并不够。旅游扶贫,同样需要找准定位、整体包装。

  随着潜山县茶庄村各大景点深度开发,游客日益增多,停留的日期也不满足于一日游,对住宿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村里原有农家乐多为自建房改造,住商一体,属个体户经营,一方面缺乏消防安全知识,不知如何改造升级,一方面受规模限制,难以办理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也就无法办理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顺利从事住宿类农家乐经营活动。

  住宿无法满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旅客的流失。对于农家乐这种特殊的经营模式如何与消防部门衔接,如何帮助经营户完善消防措施、扩大经营规模,顺利开拓旅游扶贫之路,难题尚待破解。

  瓶颈如何求突破?

  全市375个贫困村中,131个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其中,43个村列为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2015年至2018年乡村旅游带动脱贫目标人数为11.2593万人,截至2016年带动脱贫3.2119万人。

  不可忽视的是,管理矛盾、资源整合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关联带动能力有限等瓶颈,仍待突破。

  潜山县天柱村旅游资源丰富,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从生态环境到民俗风情,也有开发农业生态旅游的价值。受到大环境鼓励及扶贫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办了农家乐。截止2016年底,天柱村共有30户农家乐经营户,其中贫困家庭15户。贫困户通过借款、贷款筹集启动资金,生意却一直不够火。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天柱山村主要景点和农家乐都在天柱山景区范围内,而进入景区须缴纳30元换乘费,旅客往往选择退单或在景区外就近住宿。景区大门外的茶庄村,农家乐仅停车场收费一年即可带来近2万元收入。原属村集体经济的山场林场被划为景区后收效甚微,景区管理与旅游项目管理之间条块分割,限制了天柱村的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如何协调两套管理体系,将是天柱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

  岳西县南河村遭遇的旅游扶贫难题是资源整合与挖掘开发力度不足。南河村辖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明堂山、天峡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三个旅游景点分属不同开发公司,景区之间联动不足,未能形成合力,没有形成品牌效益,旅游规划管理人才缺乏,同样制约了南河村旅游业的发展。

  记者调查了解,贫困群众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增收的途径主要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接待,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参加土地流转或入股经营分红,在深层次参与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旅游扶贫不等同于旅游开发,它致力于贫困人口发展机会的开发,追求旅游业自身效益的同时,更要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市扶贫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使贫困村的旅游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市场供需匹配、市场竞争规范有序、整体运转和谐高效的旅游地域系统结构,为贫困地区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避免重蹈粗放性、随机性、破坏性发展的历史覆辙。”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