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枪林弹雨中送情报 身为桥撑起通道 同样的名字同样的信仰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安庆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枪林弹雨中送情报 身为桥撑起通道 同样的名字同样的信仰

转载 aq1632023/07/31 16:55:2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 40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安庆,有两位同名同姓的抗美援朝老兵,他们的名字叫王和满。

  去年,两位老兵在太湖首次见面。今年7月22日,他们再次进行了视频通话。“和满兄弟,昨天有几个小朋友来我家听我讲抗美援朝故事,我还特别给他们说了你的故事。”太湖县的王和满在视频通话时笑着说。

13.jpg

  来自太湖县的抗美援朝老兵 王和满

  “为国而战,怎么会怕呢!”

  1953年正月初七,来自太湖县的王和满和6位同乡背着一袋馒头,从太湖县百里镇步行至怀宁县月山镇,正式参军,4月初,赴抗美援朝前线作战。

  入朝第一个月,王和满和战友们面临首场硬仗——攻占318高地,全连120名战士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因兵力悬殊,需要两位士兵背上炸药包,用身体打开突破口。“我上!”“我上!”“让我去!”高举着右臂,说着不同地方的方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和满眼眶泛红。当晚,来自贵州的赵子阳和来自山东的张西友背着炸药包英勇出击,两声巨响,两位战士消逝在战火中,而突破口被顺利打开。

  同年7月,王和满被调到通讯排当传令兵。

  一次,有一份情报需要从团部送至师部,5里的路程,路面有敌人埋伏,空中有敌机轰炸。王和满接到任务后立即出发,树林前的空地上满是弹坑,王和满刚走上空地,一声枪响,腰部中弹,他滚落坑内,随之敌机的轰炸突如其来,等待了一段时间后,忍着腰部的疼痛,王和满慢慢爬出弹坑,匍匐前进。所幸,王和满最终顺利完成任务,但也因伤离开前线,住院养伤长达一年。

  伤愈后,王和满选择回到家乡务农。

  “爷爷,在战场上,你怕不怕?”7月21日,在给孩子们讲述自己抗美援朝经历时,一位孩子问道。

  “为国而战,怎么会怕呢!”今年92岁的王和满回答道。

13.jpg

  来自怀宁县的抗美援朝老兵 王和满

  “哪里有需要 我就去哪里”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953年2月,怀宁县的王和满正在仓库执勤,听到村里大喇叭喊话,号召年轻人积极参军,抗美援朝。王和满当天就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当时,结婚刚满一年的他与妻子、母亲告别后,奔赴战场。

  1953年4月初,王和满抵达朝鲜新义州,从新义州徒步至清川江。此时,渡江大桥已被炸毁,王和满随部队到江边卸下包裹,摸黑蹚水、协助修桥、连夜过河。“走了两天三夜,有人累得睁不开眼,但是腿也不敢停。”王和满说,在部队到达介川,顺利会师后,老兵拿出他们节省下来的干粮,很多新兵都顾不上吃,倒头就睡。

  作为铁道兵的一员,王和满在后方参与铁路、桥梁等维修工作,除了要提防敌军袭击,还要对抗恶劣的天气。面对北方的低温和洪水,他和战友们无数次以身作桥,为志愿军支撑起通道。入朝第一年,王和满获评三等功,晋升副班长。

  “我们有吃的、穿的都优先送往前线,后方能省一点是一点,能忍一天是一天。前线的战友们,比我们更不容易……”说到这里,他沉默了很久。

  1954年底,王和满随军回国,参与湛江铁路、鹰厦铁路的修建工作,随后去新疆、内蒙古等地当部队食堂给养员,后在河北石家庄铁道兵学院、北京铁道兵司令部担任会计员,去湖南铁路新线管理处当记工员。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战争结束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乡,而是带着从军学到的一身本领,追随部队走南闯北,直到1962年9月,正式复员返乡。

  如今,两位老兵经常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为后辈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讲述那段历史。


(全媒体记者 管炜 通讯员 刘灿 洪勇 文/图)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