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安庆编绳手艺人林梅:五彩绳线织出多彩生活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安庆新闻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安庆编绳手艺人林梅:五彩绳线织出多彩生活

转载 aq1632023/06/26 16:38:3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安庆新闻网 作者: 72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将绳子从这边洞里穿过来。”6月16日,在蔡山社区文明实践站,林梅正在指导十余位居民制作绳编挂饰。一根根丝线经过捻、转、缠等动作,变成了一簇簇编织绳,再通过缠、盘、缚、拧、扎等技法,加上珍珠饰品,配以金丝银线,就变成了一个个精巧的艺术摆件。

l_CB20230625155818243012_02.tif.jpg

林梅创作的黄梅戏头饰作品。

绳编技艺是采用编织或编绞方式将一根或多根绳股制成各种形状的装饰品的技艺,它们的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结而成。通过把不同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造型独特、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潜心原创 融入黄梅戏元素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林梅和绳编技艺的缘分,源自于她的奶奶。林梅的奶奶是裁缝,从小耳濡目染的她就对绳编技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我就喜欢用丝线编织各种手链饰品,五岁时我就会打扣子了。”林梅笑着告诉记者。

早些年,林梅在珠宝店上班,绳编只是她的业余爱好。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看到林梅的绳编作品,惊呼精巧,并邀请她参加安徽省第八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最后林梅的作品《无极》取得了“徽工奖”铜奖的好成绩。

自那以后,林梅便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到绳编技艺中。从线的品牌到粗细,从配色到装饰物,从造型到工艺,林梅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今年年初起,她还自费前往深圳“拜师学艺”。

在学习老师的技巧的基础上,林梅还会在作品中加上自己的巧思和创意。为了作品更加生动逼真,她多次前往黄梅戏艺术中心,仔细研究各种角色的头饰。从最初简单的一层,到现在更加华丽的三层,林梅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调整。“这个是我目前比较满意的作品,但是未来不是!”林梅信心满满的说。

林梅还向记者展示了众多原创作品。在她看来,要想创作出好的绳编作品,除了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致的观察。

林梅还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绳编爱好者,他们在微信上交流作品、切磋技艺、互相学习。作为土生土长的安庆人,林梅非常希望能够把绳编技艺与黄梅戏艺术相结合,让两者相得益彰,走出安庆,走出安徽,乃至走出国门。

无偿传艺 匠心巧手盼传承

绳编作品看起来容易,实际上需要创作者有较高的色彩搭配功底,还要有相当好的耐心和编制技巧。“也有一些人想要跟我学习,但是几乎都被绳艺所需要的耐心劝退了。”

林梅介绍,制作一个黄梅戏头饰挂件需要花费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算是手法熟练,也得花费一周以上时间。

“我的作品在安庆算还不错的,但是比起其他省市,我们的发展还是太慢了,参与的人太少了。”提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林梅有些遗憾。“我今年已经58岁了,眼睛既老花又散光,干个活要换好几副眼镜,速度也慢了很多。”如今,寻找编绳技艺传承人是林梅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她多方寻求帮助,希望能找到对绳编艺术感兴趣的人,将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一些企业、社区和公益组织找到林梅,希望她能授课分享,她都来者不拒。其中,市残联也联系林梅,邀请她给残障人士分享。“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林梅希望自己能够找到一些热爱、擅长做手工的听障人士,将自己的技艺无偿传授给他们,不仅能更好地传承绳编技艺,还能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份谋生的工作、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

“绳编是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不应被遗忘,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绳编技艺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为了更好的传承绳编技艺,林梅正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帮助下申请成为非遗传承人。


( 见习记者 施田田 文/图)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